4D视觉

用4D视觉看电影

放场电影,银幕多亮、声音多大才合适?

影厅放映的声光质量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主要是画面清晰,光线足够明亮,尤其是针对进口大片声音也要足够的响,达到震撼的效果。殊不知这同样隐藏着对人身心的不良影响,也是涉及环保的话题有必要作

   影厅放映的声光质量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主要是画面清晰,光线足够明亮,尤其是针对进口大片声音也要足够的响,达到震撼的效果。殊不知这同样隐藏着对人身心的不良影响,也是涉及环保的话题有必要作一探讨。

  先说说画面亮度:
  电影放映是在一个全黑的环境和封闭的厅内完成的,其画面的亮度高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。现在人们对3D放映的低亮度诟病不少,产生的危害也了解不少,本文不作分析。但随着人们提高亮度意识的加强、厂商在光源方面的改进以及设备配置的重视,放映画面亮度低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。

 

    另一方面人们却对放映画面亮度超标问题却不知不觉,以为越亮越好,其实亮度太亮与低亮度放映一样同样危害不小。

  从人的视觉特性可知,在不同亮度环境下,其亮度感觉的舒适性是不同的,在太阳光下,人眼可承受的最大亮度是106cd/m2;在阴天的环境下,人眼可承受的最大亮度是103cd/m2;在夜间环境下,则下降为100 cd/m2;而全黑的环境下,人眼可承受的最大的亮度更低,就舒适性而言大约在50 cd/m2。

   这也说明,在影厅中观影,画面亮度并非越亮越好,而是有一个范围的。

  从另一方面来说,随着亮度提高,人眼对闪烁频率的感受会增强,也就是说,画面越亮对画面闪烁越敏感。目前数字电影仍沿用胶片电影24格/秒,48周的格式,在现有亮度下,闪烁感不强,如果亮度提高,就会明显感到画面闪烁。

  然而,现在单机3D放映较为普遍,随着单机3D和2D放映的转换,其亮度差达到了3-6倍,亮度要么不足要么超标已普遍存在。比如,3D放映亮度达到了4.5-7FL(15.5 cd/m2-24 cd/m2)则2D放映亮度就达到了13.5-21FL(46-72 cd/m2)(以3倍计)27~42FL(92.5~144 cd/m2)(以6倍计)因此如果不对光源输出加以调节,在3D放映时感到舒适,在2D放映时就会感到不适,甚至对人眼产生伤害。

 

   再说说声音响度方面的问题:
  目前影院基本实现了5.1声道的还音模式,影片录制也采用数字方式,其动态范围一般在90dB左右。这接近了自然界主要声响的动态范围,满足了一般人耳所能适应的听觉动态范围,可以还原响度相差1万倍以上的音效。

  理论上,如果影厅的背景噪声等级控制在NC30噪声曲线以下,人们要听到完整的90db动态范围音效,影厅的还音系统的最大声压级必须达到120db。这就要求影厅还音系统的音量输出必须在合理的水平上。

  这应该从两方面来保证,一方面:工程技术人员在还音系统调试时,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声压级设定,主声道在85dBc,环绕声道每路在82dBc,次低音声道在95dBc。这样的设定在主音量衰减器置于7.0时,具有最佳的动态范围和相应的声压级。

  从放映员方面来说,主音量衰减器(音量开关)处于什么位置,往往无意识。在影片放映对白时有人说声音轻了,就开大点,有人说声音响了,又关小点。其实这是不正确的,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按调试时的设定,置于7.0位置,这样才能在声音响度与动态范围达成平衡,具有最佳的还音效果,听感舒适、具有沉浸感。相反,如果音量大了,对白还能忍受,像爆炸、汽车引擎轰鸣、海啸、地震一类音效时,声压级就会超标,对人耳或身心产生伤害。如果音量小了,对声音的辨识度降低,同样破坏观众的舒适性,谈不上观影的沉浸感。

    问题提出了,但相当一部分影院的声音响度不是处于最佳状态,这已成了观众对影院环保问题的诟病,亟需须引起重视。

  这里笔者的建议是:就影厅画面亮度来说,合理配置放映机型号,在3D和2D放映转换时,根据高光效和普通型偏光设备,必须在通道预设时,考虑光输出的合理预置或由放映员手动调整补偿。而且要兼顾光源的调整范围以及补偿范围。

  就影厅的声音响度来说,必须认真调试,使其符合电影立体声规范;在使用中,放映员必须保证处理器的音量旋钮置于7.0位置。平时可根据各个不同的影片作、稍微修正,原则是保证影片对白清晰音量响度适中。

  总之,当影厅的画面亮度和声音响度上升到影院环保的认识高度,必然引起业界的重视,提高放映质量才不会流于形式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